你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
从这150条思考,读懂任正非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?

2024-03-29 15:47:34      点击:

任正非出生于1944年,今年将迎来他80周岁的生日。

1987年,当时43岁的任正非凑了2万元,在深圳创办华为,做的是代理程控交换机业务。白手起家的情况下,他用了近37年时间带领华为成为中国公认的最杰出的企业,其也被誉为中国最杰出的企业家。

尤其在2019年,美国政府宣布对华为进行制裁,在芯片、系统等核心硬件和软件领域进行全球性技术封锁。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制裁一家中国民营企业,两者之间力量对比悬殊之大,华为所面对的几乎是“死局”。但华为最终顶住了压力。2023年12月,华为对外宣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超7000亿元,这是华为遭受美国制裁前2018年的营收水平。这意味着华为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,华为即将重启增长。

在华为重回正轨,任正非也即将年满80周岁之际,砺石商业评论特梳理了任正非领导华为近37年来的多次内部讲话、采访以及公开署名文章,总结出他的150条核心思考,分别包括他的创业经验、战略思考、创新、国际化、管理思想、管理制度、企业文化以及人生感想,以飨读者。

关于华为的创业经验

1.十年之后,世界通信制造业三分天下,必有华为一席。(1994年,华为营收达到10亿元,任正非喊出这一口号。)

2.大机会时代,不要机会主义。经济寒冬之时,更要专注,兢兢业业。

3.不轻易允许资本进来,资本贪婪的本性会破坏我们的理想的实现。

4.十年来,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,对成功视而不见,也没有什么荣誉感、自豪感,而是危机感。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,大家要准备迎接,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,这是历史规律。(2001年,任正非发表《华为的冬天》,此时华为正直10年发展高峰期,2000年销售额达220亿元,利润29亿元,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。)

5.公司运转是依靠两个轮子,一个轮子是商业模式,一个轮子是技术创新。

6.华为前十几年完全是风雨飘摇,就如蜡烛火一样摇摇晃晃快要熄灭的那种感觉,天天处在危机和生存挣扎状态,大多数人都是没有信心的。我没有退路,没有信心也要有信心。还有一些傻傻的人跟着我们,相信我给他们讲的话,以为真能够实现。大家都相信,抱成一团,果然实现了。(2019年,任正非接受采访。)

7.是什么使华为快速发展?是一种哲学思维,它根植于广大骨干的心中。这就是“以客户为中心,以奋斗者为本,长期坚持艰苦奋斗”的文化。这不是什么背景,更不是什么上帝。

8.华为既没有背景,也没有资源,除了人的脑袋之外,一无所有。我们就是把一批中国人和一些外国人的脑袋集合起来,达到了今天的成就,就证明教育是伟大的。

9.我只见给我市场的人,因为他们是我的衣食父母。

10.公司成立之初,那时社会上刚刚开始市场经济,倒买倒卖是主要的一种经济方式,在倒买倒卖的一片风声中,我们不合时宜地走向科研,自己做产品,自己做货源,这就是我走向创业时的初衷。确实是逆流而上,逆水行舟的困难有多少,只有自己心中清楚。

11.在创业初期,我已经感觉到,要生存下来,唯有尊重客户,尊重客户的价值观、尊重客户的利益。钱在客户的口袋里面,只有质量好、服务好,才会给你。

12.在我人生受到挫折的时候,我在深圳国营企业工作时被坏人骗走了钱,因为打官司请不起律师,我自学了很多法律书籍,包括欧美法律、大陆法律,就准备自己做律师去打官司。这段经历我明白了两个道理,市场经济一边是货物、一边是客户,两边要交易,中间就是法律。(2019年,任正非接受采访。)

13.我们是储备人才,不储备美元,最终储备出自己的人才库。我们要建立一个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库,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进来,包括非边界内专业的人才愿意到边界内来工作。

14.人天生都有赌性,但我必须遏制自己,必须控制住自己的欲望,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。

15.我们不会跨界,我们是有边界的,以电子流为中心的领域,非这个领域的都要砍掉。

16.坚决提拔那些“眼睛盯着客户,屁股对着老板”的员工;坚决淘汰那些“眼睛盯着老板,屁股对着客户”的干部。(2001年,华为内部会议,此时华为正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。)

17.创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,所付出的心血是非常巨大的,死了多少公司,才成功了少量的企业。

18.我不知道我们的路能走多好,这需要全体员工的拥护,以及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理解与支持。我相信,由于我的不聪明,引出来的集体奋斗与集体智慧,若能为公司的强大、为祖国、为世界作出一点贡献,廿多年的辛苦就值得了。(2011年,任正非发表署名文章《一江春水向东流》。)

19.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,仍要大胆拥抱未来。面对潮起潮落,即使公司大幅度萎缩,我们不仅要淡定,也要矢志不移地继续推动组织朝向长期价值贡献的方向去改革。

20.保护知识产权是我们自己的需要,而不是别人用来打压我们的手段。如果认识到这一点,几十年、上百年后我们国家的科技就有希望了。

21.狭隘的自豪感会害死我们。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赚钱,是要拿下上甘岭。拿不下上甘岭,拿下华尔街也行。(2012年,任正非谈及为何自研芯片的同时,依然使用美国的高端芯片。)

22.华为从创立20多年来,实际上没有停止过变革,但是我们不主张大起大落的变革……我们这么多年的变革都是缓慢的、改良式的变革,大家可能感觉不到在变革。变革不能大起大落,不是产生一大堆英雄人物叱咤风云就算变革,这样的话公司就垮了。

23.不要把商业模式和意识形态混淆起来。比如,西方的宗教是相信上帝的、相信神的,但火车是他们设计的,是靠煤炭推动的。所以,我们今天进入商业社会,不能因为我们是共产党员,就要去做雷锋无私奉献,就不要去搞商业模式,那为什么要搞市场经济呢?我们要用经济规律来对付经济规律。

关于华为的战略思考

24.不要把战略性资源用在非战略性机会上。

25.公司战略沙盘随便抓一个机会就可以赚几百亿元,但如果我们为短期利益所困,就会因为在非战略机会上耽误时间而丧失战略机遇。

26.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(即使资金充裕也一样),华为一定要聚焦主航道。

27.信息产业为什么最后会陷入困境?因为消费者的信息需求是有限的,人只有一双眼睛,一天只有短短的24小时,而信息资源是无限的。信息产业的基础材料是硅,而硅在地球上是取之不尽的。需求的有限性和供给的无限性,是信息产业致命的软肋。

28.最初,我们的产品达不到高标准,卖不进去发达地区。其实我们一开始就想攻进“东京”,但是进不去。这不等于我们把农村作为战略目标。如果把农村作为战略目标,即使我们把农村做好了,照样进不去“东京”。(1992年,华为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,此时诺基亚、爱立信在中国电信业具有绝对竞争优势。华为从一些偏远的城镇电信局突破,迅速发展,其销售额从1992年的不到10亿元增长至1998年的100亿元。)

29.(2002年)当我们计划国际化的时候,所有“肥沃的土地”都被西方的公司占领了。只有那些荒凉的、贫瘠的和未被开发的地方才是我们扩张的机会。(2002年,华为第一次出现年度营收下降,原因一是押注GSM技术,错失了CDMA的订单,二是对“小灵通”前景判断失误,错失了“小灵通”的市场份额,中国的3G牌照到2009年才下发。此时华为的国内业务找不到新的增长突破点,于是把目光投向海外市场,加速国际化。)

30.我们以前怀抱全球化理想,立志为全人类服务,现在我们的理想是什么?活下来,哪里有钱就在哪里赚一点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我们要在市场结构上调整,研究一下哪些地方可以做,哪些地方应该放弃。(2022年8月,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讲话《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》。)

31.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,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,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。(2022年8月,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讲话《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》。)

32.在短期投资和长期利益上没有看得很清楚,他就不是将军。将军就要有战略意识,对未来的投资不能手软。华为能从当年三十门、四十门模拟交换机的代理商走到今天,没有将军的长远眼光我们就不能走到今天。(任正非在华为“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”专家座谈会上的谈话。)

33.研发坚持加大战略投入,“向上捅破天,向下扎到根”。

34.我们可能坚持做几十年都不用,但是还得做,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的漏洞,我们不是几百亿美金的损失,而是几千亿美金的损失。

35.我们现在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考虑。如果他们突然断了我们的粮食,Android系统不给我用了,Windows Phone 8系统也不给我用了,我们是不是就傻了?(任正非在华为“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”专家座谈会上的谈话。)

36.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,我并没有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。我认为,要尽可能地用他们的高端芯片,好好地理解它。只有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,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点,也要凑合能用上去。

37.我们做操作系统和做高端芯片是一样的道理,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,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。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,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。

38.没有基础研究,对未来就没有感知,没有感知就做不到领先。早些年华为开始在全球的研究布局,这十多年,欧洲、日本、加拿大都是我们的重点。华为在欧洲的研究投入取得了很大的成果。同时,我们也在全球聚集了三四千名业界的科学家和专家。我们要加强与国内大学的合作,用20年时间资助中国的要素的创造发展。把实验室搬到全世界有条件的大学附近,共同推动基础研究与实验,实现自己掌握一部分核心要素的局面。(2018年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。)

39.对基础研究,我们不要求都成功。前段时间我讲过,对科学研究,要大胆地失败,成功太快是保守,要轻装上阵才能激发想象力。失败了就涨工资,成功了就涨级。科学研究上就没有不成功这个词。为什么呢?你告诉我走这条路是错的,讲清了路径,解决了边界问题,这就是成功。一打钻就直接打到油田中心,没有这种事情。

40.亚马逊的开发模式值得我们学习,一个卖书的书店突然成为全世界电信营运商的最大竞争对手,也是全世界电信设备商的最大竞争对手。

关于华为的创新之道

41.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,一定是为了创造价值。

42.我们把做网络的技术能力也应用到了手机业务。比如,手机的图像系统很好,就是来自我们网络的图像系统对数学的研究。下一步,我们网络连接业务会更成功,会是全世界最好、最智能化的连接,这些领域其实都是相关的。(2019年,任正非接受采访谈到为什么华为是目前唯一一个同时做好B2B、B2C以及B2b的企业。)

43.我从来不支持“自主创新”这个词,我指的是我们这种公司的工程创新。当然,科学家都是自主创新的。我认为,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财富,我们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,这样才能缩短我们进入世界领先的进程。什么都要自己做,除了农民,其他人不应该有这种想法。自主创新若是精神层面,我是支持的。也就是说,别人已经创新,我们要尊重别人的知识产权,得到别人的许可,付钱就行。如果我们重做一遍,做完一遍,也要得到许可,还是要付钱,这是法律。(2019年1月,华为遭遇美国制裁,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。)

44.自主创新就陷入熵死里面,这是一个封闭系统。我们为什么要排外?我们能什么都做得比别人好吗?为什么一定要自主,自主就是封建的闭关自守,我们反对自主。我们一定要建立一个开放的体系,特别是硬件体系更要开放。我们不开放就是死亡。

45.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强调只做我们有优势的部分,别的部分我们应该更多地加强开放与合作,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构建真正的战略力量。

46.在创新问题上,我们要更多地宽容失败。

47.宽容失败也要有具体的评价机制,不是所有的领域都允许大规模地宽容失败。有一些区域(的创新)并不是模糊的,就不允许乱来。比如工程的承包等都是可以清晰数量化的,做不好就说明管理能力低。

48.高端研究领域(的创新),模糊区域更多。我们不知道它未来会是什么样子,会做成什么。因此,你们在思想上要放得更开,你可以到外面去喝咖啡,与人思想碰撞,把你的感慨写出来,发到网上,引领一代新人思考。当你的感慨可以去影响别人的时候,别人就顺着一路走下去,也许他就走成功了。所以在创新问题上,更多的是一种承前启后。

49.科技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问题,一个理论的突破,构成社会价值贡献需要二三十年。我们今天把心平静下来,踏踏实实做点事,也可能四五十年以后我们就有希望了。(任正非在华为“2012诺亚方舟实验室”专家座谈会上的谈话。)

50.华为成功,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外国科学家。因为华为工资高于西方公司,所以很多科学家都在华为工作。我们至少有700名数学家、800多名物理学家、120多名化学家、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、六万多名各种高级工程师……,形成这种组合在前进。因此,我们国家要和西方竞技,唯有踏踏实实用五、六十年或者百年时间振兴教育。

51.我们今天是有能力,但不要把自己的能力设计得完全脱离我们实际。我们若要完全背负起人类的包袱,背负起社会的包袱,背负起中国民族振兴的包袱,就背得太重了......所以我认为,我们的目的要简单一点,我们也担负不起重任来,我们能往前走一点就是胜利,不要以为一定要走多远。

52.如果我们把知识产权当成物权,可能国家的科技创新发展会更加好一点。侵犯知识产权就是侵犯物权,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原创发明。没有原创发明,哪有未来的“高通”呢?我们应该认识到,知识产权保护是有利于国家长远发展的,而不是西方拿来卡我们的借口。因此,我们国家要支持原创、保护原创。有可能今天经济发展速度会慢一些,但质量就会更好一些,就会出现越来越有竞争力的公司。(2019年1月,华为遭遇美国制裁,任正非接受媒体采访。)